半岛·体育官网2015最具影响力十大硬件:厂商真会玩!有人说DIY硬件近年来逐渐在走下坡路,因为不少以往耳闻能祥的品牌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笔者以为不然;随着这几年电竞市场的火爆,不少硬件厂商都在与时俱进推出贴合电竞的相关产品线;更强的GPU、速度更快的SSD、响应速度更快的键鼠、刷新率更高的电竞显示器等,可以说PC硬件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好了,闲线年最具影响力的十大DIY硬件都有啥?
入选产品:IntelCore i7-6700K入选理由:工艺和架构都有改进的CPU参考价格:2999元
说起CPU今年的主角依然是Intel(PS:AMD还在努力中...),经历了2014年的跳票,2015年终于迎来了工艺和架构的双“料”改进。按照Intel的既定Tick-Tock战略,工艺年和架构年是你来我往交替进行,原则上是不可能在同一年里出现工艺和架构都有改进的“福利”,不过,“福利”还真的来了。
说起这个“福利”这个事儿还真要感谢上一代(五代)酷睿的牺牲,早在2015年Q2 Intel推出了14nm的Broadwell家族,足足坚持了两年之久的22nm工艺终于可以退下来,不过这一代的酷睿从上市到开卖都显得异常的低调,产品也只有i5、i7两个系列的聊聊几款,所以五代基本上和DIY擦肩而又匆匆而过......正是有了五代的让路,同年Q3上市的六代Skylake家族带着工艺升级和架构改进的双重“光环”出现在玩家的视野,所以2015年,主角就是它Core i7-6700K。
Core i7-6700K有两个地方的进步是值得我们肯定的,第一是核显的升级。Intel官方向来都对对自家的核显保持一贯的自豪,即使在APU面前也是如此!6700K搭配了GT2级别的HD530核显,拥有24个执行单元,在没有配备128MBeDRAM的最强核显的情况下,6700K的核显性能较上一代提升了25%的幅度,大大缩小了和APU的差距。
第二是超频能力上,通过移除FIVR(电压调节模块)、14nm工艺以及更宽松的外频调节,对于超频玩家而言6700K的超频更有可玩性,我们就早期的评测中就试过风冷条件下,在1.376V电压下,将频率OC 4.7GHz,尽管体质一般般,但相比默频时获得了超过13%以上的性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加压超频后满载也仅51℃,相当清凉。
虽然6700K带有主角的光环,不过它的阴暗面还不少,从上市之初就陷入了缺货状态,导致一U难求,价格更是被炒到上天花顶2999元一颗!无性价比也就算了,买回来后还需要当成花瓶一样呵护,无论是安装、使用还是运输都需要格外小心,这都是源于CPU的基板太薄而导致。六代整个Skylake整个家族的基板设计都比以往的要薄(设计师难道要CPU像手机、平板、笔记本的轻薄学习?)
编辑点评:这是一个怪圈,一方面被骂挤牙膏,一方面又因缺货导致“一U难求”,价格更是被炒到上天,有人能告诉我6700K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相信懂的人没多少个。
自从Intel将酷睿分为i3/i5/i7三个等级后,处于金字塔顶端的i7就以高冷的一面示人,要想体验四核八线程就得付出不少的代价。不过从SNB时代起,Intel推出了Xeon E3系列CPU,其与高端Core i7系列拥有相同构架、相同线程以及相近的频率。移除了被高玩所诟病的集显和锁上了对于大众用户可有可无超频之外,这款E3几乎完美,由此E3就开始了它的传奇系列v1、v2、v3.....
正当E3传承到五代目之际,为了维持部门的公平竞争,Intel突然发出令,企图让E3抽离出DIY消费市场,出身于服务器“世家”的E3对DIY消费市场从此就不再有爱?就算E3死忠肯答应,主板厂商都不会答应。没有解锁BIOS也不怕,主板厂商直接就把服务器主板(C232芯片组)引入到DIY消费市场。Intel有心,厂商却齐来救驾,由此可见E3对DIY市场的吸引力。
不过,这颗E3自面世以来就一直受到追捧,似乎已被大家宠坏了。从前,1200+就能轻松购入,到现在1500+甚至是1600,加上E3只能上专用的主板,而新引入的服务器主板早已不是当年的四五百块的物价,E3平台的身价随着它的以讹传讹的传奇而水涨船高,这和它的性能提升恰恰形成一个反比,试问这样的状态维持下去,E3还能火多久?
入选产品:AMDR9 Nano入选理由:AMD能耗比质的飞跃参考价格:蓝宝石R9 Nano 5299元
。自从NV发布GTX750/750Ti以来,凭借着全新的Maxwell架构高能效比的特点,一边不断打造性能更加强大的产品,同时还能在功耗和温度等表现上完全压制AMD,最终形成了现在这种比较极端的市场占有表现。但是R9 Nano的出现标志着AMD已经在能耗比这一项指标上追赶上了NVIDIA的步伐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R9 Nano不但十分惊艳,也具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尤其是在SFF(小型化)风潮愈刮愈烈的时代,可以说这就是大趋势下的必然产物。但是这却是由已经在竞争中被压制了好几年的AMD先展示出来的,而且还隐隐有剧情大反转的趋势(这个要看DX12的效果了!)。不过AMD方面也没有直接将这款显卡作为主打销量的产品,这一点从价格就可以看出,而且短期内相信降价的空间也将非常有限。
再者,早先我们也曾提到DX12和Mantle之间一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潜在关系,而且AMD开发Mantle在先,然后又根据Mantle开发并且不断优化出现在的GCN架构,相信DX12的到来必将对A卡家族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Nano届时能够再打一次鸡血,相信性能还会有大幅的提升。
从Nano的实际表现来看,明显GCN还有一定的性能表现潜力(所以说AMD你前几年都干嘛去了!)。之后AMD是否会将Nano身上的黑科技应用产品线的其他产品线上?是否会对Fiji核心进行缩减之后对中低端市场进行覆盖?DX12真的是AMD忍辱负重埋下的杀招?这些想象只能通过时间来验证了。可以说AMD R9 Nano再次带来了显卡发展上的一次转折点,你准备好了么?
相较于上一代的Z97芯片组,Z170带来非常多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从这一代才开始真正在芯片组上支持PCIE3.0,因此能提供的高速接口非常丰富,如M.2 SSD、SATA Express,以及支持更高频率的DDR4内存。而且最近也不断放出消息Z170能对不带K的CPU进行超频,可玩性又提高了不少。而能立于顶峰而不倒的当属玩家国度EXTREME和技嘉G1了。
除了有强大又易用的超频功能以外,主板的堆料也是也是相当豪华,不然怎么承担得起“败家之眼”的称号?主板支持的特殊功能也非常强大,RamCache硬盘加速能使你文件加载时间大大缩短;可自由调节的信仰灯效提醒你正时刻被败家之眼所注视。
当然也毫不逊色,大、广、全的超频设置参数满足超频发烧友的极致需求,而发烧音频电容、功放芯片以及杀手网卡也是游戏的助力利器。
编辑点评:本代最高影响力芯片组莫过于增加了各种新功能的Z170,Gen3×4标准的M.2 SSD接口、新的USB 3.1接口主控、SATA Express接口均能原生支持,还有更豪华的供电、支持更高频率的DDR4内存,几乎是全面都升级了一次。而陆续解封的超频功能又进一步提升其可玩性,相信再过十年八年,DIY玩家们肯定又会如数家珍般诉说着“曾几何时我们能超不带K的CPU,现在的你们都太弱了...”
入选理由:目前性能最强的消费级SSD参考价格:512GB 2599元/256GB 1599元三星今年推出了全新一代旗舰级SSD:950PRO系列。其走PCI-E3.0×4带宽的M.2接口,理论传输带宽高达32GB/s,同时支持NVMe 标准协议。这些曾经属于企业级传输的标准特性,现在通过950 PRO成为了消费级市场上的产品。
HGST Ultrastar Archive Ha10 10TB入选理由:首款10TB机械硬盘参考价格:未知HGST Ultrastar Archive Ha10 10TB是全球第一款容量高达10TB的硬盘。标准的3.5寸机械硬盘外观,而内部是多达七张碟片,单碟容量1.4TB多一点半岛bandao体育官方,存储密度830Gb每平方英寸,但即便如此,高度依然控制在了标准的26.1毫米,重量650克。这么高的容量和这么标准的厚度得益于两大技术,一是SMR叠瓦式磁记录;二是HelioSeal氦气充装。
芝奇Trident Z DDR4-4266MHz入选理由:现下最高频率DDR4内存参考价格:2299元-2999元内存的频率往往代表着内存的性能,进入DDR4时代,起步的频率就达到2133MHz,最高能达到4266MHz,甚至更高。在追求高频的道路上,芝奇简直是已经“走火入魔”,推出全新的Trident Z系列DDR4内存,最高频率达到4266MHz,时序高达CL19-25-25-45-CR2,电压为1.4V,采用三星的DDR4颗粒。
入选理由:曲面屏较之传统平面屏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官体验参考价格:三星S34E790C6999元/HKC C3202399元三星S34E790C曲面显示器
2015年,曲面显示器迎来爆发,以三星、戴尔、LG、华硕、Acer、明基、飞利浦、HKC等主流显示器品牌都为我们带来了这新玩意儿,让人不得不感慨曲面大潮的来势迅猛。HKC C320曲面显示器
曲面的屏幕可以保证显示画面到眼睛的距离是均等的,从而带来更好的感官体验。除了视觉上的不同体验,曲面显示器给人的视野更广,无论是观看影视还是进行游戏娱乐,曲面显示器由于具备天然的物理景深,都能带来更加真实立体的成像效果,让我们在真正享受到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环绕视觉体验。
全球首款2000W消费级电源,由振华和知名玩家Ian “8Pack” Parry合作打造,电源也以此命名。
这款电源通过了80PLUS白金认证,获得ATX12V 2.2、EPS12V 2.92标准,而主动式PFC和100-240V全范围自动电压检测设计当然不少得,140毫米的DBB自动控制风扇加ECO智能温控系统,全日系105℃电容。另外还有最受玩家推崇的全模组设计,供电接头相当丰富:一个20+4针ATX12V/EPS12V、一个4+4针ATX12V/EPS12V、一个8针EPS12V、九个6+2针PCI-E、五个6针PCI-E、十八个SATA、五个大四针MOLEX、两个软驱。
TriStella将几个部件分在3个空间中,其中一个是主板仓,支持Mini-ITX主板,还可以安装一体式水冷散热器,一个是显卡仓,可安装一张双槽显卡,通过PCI-E延长线转接,一个是电源和硬盘仓,支持最长18cm的ATX电源,可安装3个2.5寸或者2个3.5寸硬盘以及一个吸入式光驱。
当游戏鼠标市场再次刮起模块化风潮,熟悉外设圈的朋友其实已经淡然。早在数年前,模块化这个概念就由赛钛客提出并实施但在玩家眼中效果却不是特别理想,如今再次刮起这股风,但不少品牌却只流于表面功夫。反观赛钛客、雷蛇在2015年推出R.A.T PRO X以及曼巴眼镜蛇5G版,它们将模块化深入做到引擎以及微动,看似不起眼,但简单的引擎更换、微动力度可调却更贴合玩家的真实需求,这种深入到内部的客制化让产品价格显得不那么平民,但技术遥遥领先于其他品牌却也毋庸置疑。
自CHERRY MX RGB轴出现,机械键盘市场便一片倒地向灯光倾斜,不得不承认RGB灯光已经成为2015年机械键盘行业的“全动”,除了国外传统大品牌,如今已有相当多的国产品牌拿出了相关的产品。一边CHERRY轴体供应逐渐封闭,一边机械开关普遍国产化;国产轴体厂商及外设品牌双发力,RGB机械键盘走向了平民化。
入选理由:国产耳机品牌扛鼎之作参考价格:18000元盘点一下今年发布的耳机,要找出优秀的产品就已经非常多了,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也不少。像“半壁江山”汪峰的耳机,像拜亚推出的T1二代、像森海的HD800S,更甚者还有已经成为传说级别的静电耳机奥菲斯的第二代。但要说影响力最大的,小编认为还是应该给予一个国产品牌。
Hifiman一直都是很具争议性的品牌,它曾经被部分发烧友黑了无数次,就连小编我,也对HIFIMAN的一些播放器产品上的问题感到很不爽。但是有一点是没得黑的,那就是它们的音质。它们的播放器HM901和800的做工操作已经被许多人吐槽过了,但是没人会质疑它们的音质有问题。而在2015年,HIFIMAN一副价值18000元的头戴式耳机正式上市。这个价格,无疑轻松超越了森海AKG和拜亚等一众动圈耳机旗舰,即便是放在发烧耳机圈,也能算进目前市面上最贵的在售耳机TOP5行列当中了。
HE1000除了很贵,更大的意义其实是摆脱了HIFI头戴式耳机行业中,国产耳机无法进入最高层次梯队的状况。虽然HIFIMAN以前有推出过不少价格颇高的耳机,但是声音其实还并不能让多数人满意。而这次HE1000可以说得到了无论是发烧友还是耳机行业内人士的认可,因为它的声音,的确没什么值得吐槽的;半黑半赞地说了那么多,如果你还不相信国产耳机能卖到这样的价格,小编建议你还是有兴趣先去找一家实体店听上一耳朵再作评论不迟。
虽然以上列举的诸多产品很多并非适合普通用户,但它们多数均代表了各自领域的最前沿产品,就像当初SSD刚刚问世时一样,高昂的售价让人望而却步,但经过这么些年技术的改进,SSD如今已成为攒机必备硬件之一,走进了千家万户,所以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即便它们看起来并不是眼下的刚需。我们也期待下一年可以看到更多颇具影响力的产品。
Copyright © 2019-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版权所有粤ICP备19028932号-1 Xml网站地图 HTML地图 txt地图